企业办理建筑资质,首先要准备好申请材料,再交由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企业的材料准备不足是导致资质办理失败主要原因,每年都有建筑企业因为某些细节不对导致申请失败。虽然资质标准中有对企业的各项要求,但并未写明具体的审批项目,新办资质的企业又缺少相关的办理经验,出错是非常常见的事,导致无法通过审批。有些企业在进行升级建筑资质的时候因为人员没有做好维护导致升级时人员配置不达标,甚至低于原有资质的标准。那么在建筑资质审批的时候,重点都会审核哪些内容,建企猫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注册建造师,要办理建筑资质,企业的注册建造师专业和数量必须满足标准。这里要特别注意,注册建造师只能是单证,不能同时拥有多个证书、注册在不同单位,这是资质审批的核查重点。
专业职称人员,经过近年来的资质改革,建企办理资质时需要的职称人员数量大幅减少,主管部门的核查重点则放在了职称人员的真实性和专业上,企业人员的职称信息必须可以查证,且一个职称人员只能在一个单位中使用,不能重复上报。
现场管理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大员,现场管理人员也要一人一证,不能多证,不能重复申报,也不能用同一名建造师带的八大员证书,目前现场管理人员已经实现了电子证书。
技工工种,不可与建造师、职称人员、八人员重复,也不可在其他企业重复使用,而且对于资质要求的专业数量必须配置齐全,如果是稀有的工种,可以咨询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是否可以用相近专业代替。
个人业绩,新办资质对企业业绩没有要求,因此企业技术负责人的个人业绩,就是主管部门审查的重点。个人业绩应该可以通过四库一平台查询,如果不能查询,就需要提供业绩表,并视情况提供进一步的证明材料。
企业人员社保,人员社保也是近年来建筑资质审批时核查的重点,企业需要在资质申报材料中提供一至三个月的社保缴纳证明,主管部门会将企业提交的资料,与社保局的社保缴纳明细进行对比。
若企业办理资质时,审核没通过的原因是无法提交陈述,那么就只能重新配备人员材料,重头提交资质申报了。在配备人员材料时,可以根据被拒原因进行针对性配备,建企猫提醒企业,若是人员需要更换的话,要注意人员社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