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单位近几年都比较关注资质改革的问题,虽然新的政策标准对于行业,企业单位,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没必要太担心。是实现个人质资和企业资质并轨并逐步加强和完善,为了解决建筑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而引导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新标准对行业还是有好处的,通过全面资质改革,对于资质的申请和审批都得到了简化,进一步提高了审批的流程,降低了建筑资质的申请门槛,并且其中一部分建筑资质直接被取消,极大地减少了建筑企业承接工程的审批流程。虽然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行业
原一级、二级、三级资质改为甲级、乙级资质,新标准进一步加剧了工程市场的竞争。即三级的企业不费吹灰之力扩大了承揽范围,可以进一步冲击原来只有二级资质才享有的市场份额,虽然承揽范围扩大,但是相应的业绩要求也是一个实打实的要求,可能以后工程市场会分的更细,企业也是做熟悉领域的工程,而不是以前的大包大揽。
随着资质改革的深入,企业资质维护成本降低,资质升级门槛进一步降低,激发了市场活力。资质改革可以说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对于没有资质、需要关联企业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通过项目库和人员库的联网,企业项目信息透明公开,监管部门可随时查询,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对于企业单位
一方面中小型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可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大踏步前进。个别总承包项目的难度可能会增加,通过重组可以接近高水平的资质。但是,如果想一步到位进入总承包项目,还需要一定的功夫,可以从组织架构上做好施工分包的准备。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虽然资质是企业进入工程领域的必要条件,但工程业绩才是企业实力的证明,这样逐步会让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即通过资质承揽工程,通过工程业绩来反哺资质,使资质进一步升级,再通过资质进一步承揽更大的工程,进一步证实了上面的猜想(做熟悉的项目,有此类项目的业绩,再接更大的工程)。
对于个人
“证书挂靠”受到了一定影响,从前几年开始社保税务合并,其实已经在治理证书挂靠的事情了。对于包工头而言,政策过渡期为其走向正规化、合法化提供了空间。新资质标准实施后,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行业对挂靠行为的查处力度将升级,行业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住建部一直在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的资质改革,希望新的标准能给建筑行业带来一丝变革,今年的改革力度更大,改革协调性更好,企业成就感更强,这对建筑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改革总会有不如意地方,建议大家理性看待,为推动建筑业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趋势做努力,使得在未来竞争中占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