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财务管理混乱出现的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所有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就是乱账。
账实不符:有账无实 有实无账、账时不匹配。
账账不符:总账和明细账不符,业务账与账务不符、账乱、管理乱。
错账是由于会计人员对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因对会计理论或经验的不充分,而产生的在做账环节弄错科目或写错数据等人为方面的行为因素而使得账簿出错。它是乱账得一个部分。
乱账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管理原因:
企业管理流程、程序混乱、财务管理内控缺失,互不牵制、不盘点不对账、形成独立得个体;各个部门不交流,信息不对称等。
财务人员的原因:
1、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账务管理不规范;
2、 会计人员更换较频繁所造成账务混乱。
错乱账调整步骤:
1、 找到一个调整的基准;
2、 逐笔核对找出差异原因。
基准数据的确定:
1、 根据辅助账簿;
2、 根据收入支出单据计算得出;
3、 实际盘点;
4、 对账核实。
差错调整的方法:
1、 将原错误凭证红字冲回,重新做正确的凭证。
2、 科目错误的,将错误的科目调整为正确的科目;金额错误的,调整差额,将金额调整正确。
3、 调整涉及到损益类科目的,若判断为重要的前期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4、 一定要附调整说明,注明调整的凭证号,以及调整的原因,数字的计算过程等。
损益类科目跨年调整:
前期差错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这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
如何判断前期差错为重要的前期差错还是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1、职业判断;
2、参考比例,收入10%,资产总额的5%;
3、不能只看金额,还要考虑错误的影响。
某企业当年盈利1000元,但发现少计了1200元的费用,若计入这1200元的费用则企业为亏损200元,这1200远的差错导致企业从亏损变为盈利,应认定为重要的前期差错。
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无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则重要的前期差错的更正应采用追溯重述法。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是指前期差错发生后对差错期间每期净利润的影响数之和。
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科目使用错误得调整
科目使用错误:
1、预收货款开票即确认收入;
2、对方不用票,收款不确认收入;
3、资本化和费用化科目使用错误;
4、收入成本费用确认错误;
5、跨期确认处理不当。
往来差异核对:
1、与公司业务部门核对;
2、与对方单位进行核对;
3、根据核对差异调整账务。
无账务无报表调整方法
1、盘点出纳库存现金:
与出纳一同盘点库存现金数量,清查之后填写“现金盘点报告表”作为原始凭证调节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2、核对开户银行存款:
打印所有开户银行的对账单,根据对账单建账。
3、盘点仓库存货:
组织人员对公司所有存货进行全面盘点,编制盘点表,根据盘点表结果建账。
4、盘点公司固定资产:
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编制盘点表,根据盘点结果建账。
5、与客户核对应收款:
主要核对销售合同、报价单、送货单等单据。
制作每个客户应收账款对账单,先交销售人员核对,再由销售人员将对账单发给客户进行核对,对方核实后,盖章标示相符,并返回。
6、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
核对时主要核对合同、入库单等单据。
要求供应商提供应付账款对账单,先发给采购人员进行核对,采购人员核对后,交有财务人员进行核对。
7、核查税务纳税申报情况:
查阅税务纳税申报系统情况,根据申报数据,建立与税费相关汇集科目。
8、收集各种单据:
银行流水单据、仓库入库与出库单据、生产领料单据、销售送货单据、合同、各种报等财务建账做帐需要用到的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