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细心留意住建部官网就会发现,经常会有一部分建筑企业被住建部下发“建督撤字”,其建筑资质被予以撤销。在这些被撤销建筑资质的企业当中,有的是因为业绩虚假,有的是因为工程质量,有的是因为人员情况不符,而被撤销的资质有大有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企业会被撤销建筑资质?在这些原因当中,究竟哪些原因是主要原因?建企猫小编接下来为大家解读企业可能存在的一些导致建筑资质被撤销的问题。
在被撤销建筑资质的各种原因之中,一般以工程业绩的虚假问题最为严重。比如利用一些虚假材料、以欺骗的手段取得了建筑资质,这种行为在今后的动态核查中若是被发现,则会导致建筑资质被撤销的惨境。而且建筑单位在三年之内也不被允许申请同类资质,这就代表着企业在短时间内再无发展的可能。对于大企业来说影响比较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则会是较大的冲击。
企业千万不要报以不被查到的侥幸心理来对待此事。实际上,任何伪造都有被查处的可能性,而一旦查到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只要是办理与资质有关的任何申请,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业绩、公司业绩等都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指标,抱着投机取巧的态度去申请资质是走不长远的。因为近年来动态核查手段的不断升级,四库一平台内容的不断完善,都让虚假工程业绩变得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导致企业被撤销建筑资质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发展、想要进步,就必须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无论是资质新办、资质增项抑或是资质升级,都应当谨慎对待每一份提交的材料。尤其是资质升级时所需要提供的工程业绩证明,常常是很多企业“伪造”的一个重要方面,住建部门也会对此进行严密的审核。不能出现错漏信息、不能出现虚假信息,这是企业提交工程业绩证明时的一个最起码的标准,也是企业保持诚信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有一些工程业绩是无法被认定为有效业绩的,建企猫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建筑企业未竣工的工程项目,或者是验收不合格的工程项目;
已经超过了建筑资质所规定的时限要求的工程业绩;
不在本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接的工程项目,也是不可以作为证明材料的;
有些工程项目的负责人没有规范执业,例如同时在两个项目上任职,超出执业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这些也都不被认可;
一些群体工程、配套工程、保密工程、轻钢和网架结构跨度工程等都无法被认定为有效业绩。
除了上述为大家介绍的五点以外,如果在工程业绩证明材料中存在疑点,也是无法被认定为有效业绩的。常见的有建造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与中标通知书显示的工期不符;中标通知书早于图纸设计时间、工程业绩合同没有签订日期、建筑面积与图纸面积不一致等等,这些都无法被算作是有效业绩,因此企业需要在申请建筑资质时格外注意。
企业之所以被撤销建筑资质,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工程业绩所引起的,因此它在建筑资质升级之中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建筑企业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要谨慎对待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初始阶段就做好准备,例如备案登记、材料保管等等也都十分重要。因为这些都会成为后期办理建筑资质的一个重要材料。